
(资料图片)
□王莉
近年来,会理市紧紧围绕就业增收目标,开展技能培训、引导外出务工、公益性岗位兜底等多项举措,念好“三字诀”,全力保障搬迁群众就业增收。
拓宽渠道促就业。打好“内外结合+线上线下”组合拳,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。加强与攀枝花、广东等地劳务协作,构建精准输出工作机制,“以点带面”对全市20个综合乡镇(村级)就业服务平台、4个村级农民工综合服务站进行标准化打造,为基层群众就业培训、务工输出提供阵地保障。2022年通过多渠道就业,2356名搬迁群众实现转移就业,劳务收入突破5385.8万元。
培训技能提能力。按照“培训一人、改变一家、带动一片”的工作目标,依托“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”“劳务品牌培训工程”“乡村振兴技能培训”等载体,瞄准岗位需求,精选网络直播、电子商务、电工、家政服务等实用课程。通过上门走访、电话通知、短信提醒等方式全覆盖摸排培训意愿。2022年全市举办维修电工、操作工(挖机)、中式烹调师等64个培训班,培训3000人,其中培训自发搬迁、水电移民劳动力38名,并向考核合格人员发放合格证书、培训补贴。自培训以来,200余名搬迁群众进行了技能提升,切实增强自身“造血”功能。
政策兜底强保障。整合交通运输、水利等部门资源,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,对20名半劳动力群众落实环卫保洁、水库守护等公益岗位,累计发放补贴24.96万元。建立特殊困难群众预警、帮扶机制,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、特困供养范围。加大对自发搬迁群众社保宣传,对德昌、会东等6县(市)62名自发搬迁群众代缴养老保险费,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障机制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