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据厦门消防:
为做好新冠疫情后消防救援队伍训练工作,健康安全有序开展恢复训练,厦门消防结合实际,科学制定“阳康”消防员恢复训练方案,助推指战员体能“回暖”,确保队伍战斗力。
(资料图片)
试点筛查评估风险。2月初,厦门消防联合合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制定了《消防员新冠阳康后运动风险筛查评估和恢复训练方案》,以湖里区消防救援大队所属消防救援站作为试点,开展评估及恢复训练测试工作,通过健康状况筛查评估、运动风险筛查评估,制定相应恢复训练方案。2月底各项测试工作顺利完成,3月3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指导团队结合测试,形成了分析报告及推广建议。
科学开展恢复训练。3月6日,厦门消防印发《新冠疫情康复后恢复训练实施方案》,全市消防救援站参照湖里大队试点方案,结合队站实际,科学制定训练恢复训练方案并纳入周工作安排,厦门消防将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周工作安排表,定期开展指导检查。
全程监测做好保障。全市各队站将根据训练计划,随时监测参训人员相关指标,全程做好干预,充分利用当地医疗资源,做好处置突发情况准备,并确保消防员在恢复训练期间做好防寒保暖、及时补水,保持充足睡眠。同时,后勤部门将加强果蔬、牛奶、鸡蛋的供应,做好营养保障。
下一步,厦门消防将组织各单位开展恢复训练测试检验,确保4月初,全市消防救援站指战员恢复到正常训练状态,为应急救援任务打下坚实基础。
目前,大多数指战员阳康已经2个多月了。根据实际情况,集美大学指导团队还专门制定了一个简易快速方法:3000米跑测试只要16分钟内完成的队员,且跑的过程中没有不适应,无胸痛,呼吸不舒服等问题,第二天晨起心率在50-70次一分钟(需要连续监测三天),就可以执行“阶段三”的恢复训练。如果达不到该要求的队员,还是需要慢慢按程序走!这样可以促进队员快速进入常规训练状态!
(附)运动干预方案
通过运动健康评估,将队员区分为运动无风险人员、运动低风险人员、运动高风险人员,其中对运动无风险人员、运动低风险运动人员可开展运动干预,对运动高风险人员暂停训练。反复测试均判定为运动高风险人员的,需接受医学进一步检查。
无风险运动人员可正常开展运动训练,但仍需一周中等强度适应性训练(或直接按照训练干预方案(阶段三)),以促进其体能恢复,训练安排应须循序渐进提高运动负荷。
低风险队员可预期通过约2周的训练恢复运动能力。训练干预方案宜采用三阶段训练:
阶段一:5天
1.心肺功能训练:轻症与无症状者每天3000米慢跑,18分钟左右跑完。做好心率监测,跑动过程中心率维持在120-140次/分 左右,晨起记录自己基础心率。如晨起心率增加超过10次/分,则需要减量训练。跑动中如果胸痛或者呼吸困难需要进一步接受医学检查。
2.暂不力量训练
阶段二:5天
1.心肺功能训练:每天3000米跑或5000米慢跑交替进行,保持心率维持在140-160次/分,3000米要求16分完成,5000米要求28分完成。轻症与无症状者晨起心率增加10次/分,则须减量训练。训练中如有呼吸困难和恶心呕吐,需要接受医学检查。
2.力量训练:隔天力量训练,训练采用新冠前60-70%强度,3组到4组。
阶段三:5天
心肺耐力训练:每天3000米、5000米或10000米,心率维持在150-170 左右。3000米要求16分内完成,5000米要求26分完成,10000米要求55分钟完成。晨起心率增加不超过10次/分,超过队员需要减量训练。
力量训练:隔天进行力量训练,力量强度为新冠前70-90%强度,2-3组。
阶段四:1天
此阶段为恢复训练测试检验。一般在恢复训练阶段三隔2日后开展,主要开展心肺耐力测试:3000米,标准参照《消防救援人员体能训练》标准,要求参加测试人员应达到及格以上标准。
来源:厦门消防
声明: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news@ersanli.cn
标签: